“这是用于研究的苹果,我一个也舍不得摘,没想到被一夜偷光了,估计偷的人也不知道这些苹果的价值远大于吃。”青岛市农科院果茶研究所副所长韩明三欲哭无泪,17日晚上他还在北宅毕家村果木培育基地查看用于科研的苹果新品种,没想到18日一早再来发现3棵科研果树全被偷光。(10月19日《半岛都市报》) 科研苹果被盗,损失不容小觑。据韩明三介绍,这种新品种如果投入使用,每亩可为果农节省3000元~4000元,即便只是青岛地区使用,损失的经济是以亿元计量的。如此高含金量的苹果,在外表上与普通苹果相差无几,难怪小偷会“不识货”。估计“馋猴”下手时,也未曾想到后果如此严重。 近年来,科研成果被偷,屡屡见诸报端。2012年7月2日,三名不速之客潜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桃园里偷摘了200多斤桃子,这些科研人员十多年的研究成果被毁于一旦。 2003年8月7日,在北京市打工的李连朋等4人来到一葡萄园偷摘葡萄,谁知他们所摘食的葡萄竟是林果所投资40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的新品种。北京市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对葡萄进行估价:直接经济损失为1.122万元。“天价葡萄案”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偷窃,于法于德,都是可以大加鞭挞的令人不齿的行为。而偷窃科研人员投入巨资、耗时较长的科研成果,更是罪加一等,法理不容。“无知者无罪”的说辞显然无法为“馋猴”开脱。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损失无法挽回。站在亡羊补牢的角度,“失主”是否也要反思?外表无异的果实背后究竟凝结了多少科研心血,谁也难以看出来,正如此次偷盗案中,韩明三也说“这些苹果恐怕只有我能认出来”。然而,对于能产生不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科研事业,我们不能坐视毛贼小偷小摸行为给其带来强大“杀伤力”,甚至令多年的投入毁于一旦。前事之鉴,后事之师。防止科研成果被提前盗取,相关部门应该未雨绸缪,设定相关防范措施,提前筑好对付“馋猴”的铜墙铁壁。 这道铜墙铁壁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意识层面的防范墙。对于涉及科研的植物,应该在显著位置标明物种的特殊性、“含金量”、偷盗后果等,在意识上震慑“馋猴”。要加大科普力度,尤其在科研培植区附近,要及时对村民进行宣传,给村民打好“预防针”;其次就是硬件层面。相比于巨额的科研投入,加装摄像头、防盗网,派专人看守等只是小菜一碟,而这碟“小菜”却是守卫科研成果的最后一道关口,不容忽视。做好硬件上的防盗措施之外,对于损失较大的案子,还要追究行政主管的责任,不要让科研投入白白浪费。 |
相关阅读:
- [ 10-11]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 [ 08-12]警惕“学者型贪官”的隐性腐败
- [ 07-28]别再唱 “都是制度惹的祸”
- [ 06-10]院士评选理应杜绝政府“推荐生”
- [ 06-04]降低绿卡门槛可伴随完善移民法
- [ 06-03]评价与利益叠加导致科研诚信滑坡
- [ 03-12]该彻底整治科研腐败了
- [ 03-10]用经费透明防科研腐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