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告别“政策市”,才能铲除房产谣言土壤

2016-09-12 08:36:52?连海平?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对恶意编造散布谣言者进行针对性打击是治标之计,而根本出路还在于,政策退出市场。未来应在“去干预化”或“去行政化”上着力。】

近日,针对网传“9月起上海市(楼盘)将实行购房信贷新政”的谣言,上海市住建委进行了紧急辟谣,并对部分中介企业立案调查,暂停相关企业涉事部门(或门店)、人员的网签资格;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了7名恶意编造散布谣言的涉案人员;上海市网信办依法关闭了5个微信公众号。对此,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这类谣言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社会影响恶劣。

是可忍,孰不可忍。为提升个人房产销售业绩,房产中介人员故意在网上编造、传播谣言,导致上海房地产市场不稳定,甚至波及社会——8月29日,上海各大民政局门口上演排队离婚潮!对相关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依法拉入“黑名单”,对他们终身禁入;对涉事房地产中介机构依法停业整顿,都是必须的。

这些年,不仅上海一地,一些房地产中介为了冲业绩,诱导购房者“迅速出手”,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传播政策谣言、制造房地产调控假象成为一种险招,且屡试不爽。如天津一些中介机构在今年春节后就散播“政策传言”,称4月1日后天津市将出台新政策,4月1日所谓“新政”并未出台,一些中介机构又开始散播新政将于5月1日后出台。无论从社会诚信、公序良俗,还是市场规范角度,市场经营主体编造虚假信息诱导乃至误导消费者,都属于越轨行为,被究责乃咎由自取。

值得玩味的是,与其他谣言相比,为什么“房贷新政”谣言杀伤力如此之大,许多人往往深信不疑?除了一些房地产中介利用具备一定公信力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之外,还与政策习惯、公众心理有关。多年来,各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多半用两只手,左手是经济手段——商业及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利率、税率等,右手是行政手段——对购买资格设限等。两只手翻来覆去,房地产市场随之俯仰,使得我国楼市基本处于“政策市”状态。

在此现实下,作为购房者,抓住政策就等于抓住了机遇,信谁都不如信政策。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房地产市场表现不一样,政策发布也就难有规律性可言。一些新政出台之前,也是各种传闻满天飞,有的是调控者放出的“探测气球”,试探民众反应,等到新政真出台了,不信者就有可能吃大亏。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很多民众就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跟着传闻跑。退一步讲,就算真是谣言,在城市房价不断创新高的语境下,早买房也不会吃亏。鉴于民众的这种非理性行为对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利好,因此也为开发商、房地产中介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所乐见,有时候谣言满天飞,也不见及时出来辟谣。

对恶意编造散布谣言者进行针对性打击是治标之计,而根本出路还在于,政策退出市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围绕某一个产业,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硬干预。此举对房地产市场不利,也给民众带来不尽的困扰。未来应在“去干预化”或“去行政化”上着力,允许房地产市场自行调整,敢于给市场自身一个表现的机会。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