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双核”驱动振兴有力
2020-11-24 18:50: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近来,清流县鲜切花的订单量与价格皆一路走高。各类鲜切花销售额同比增长五成以上。 “这些白菊出口到韩国、日本,田头价一枝一块钱。有的农户一天能卖两三千枝。”在林畲镇石下村,打开装满鲜切花的冷库,合盛花卉联合社负责人官福荣开心地说。 上半年市场不好时,不少花农准备铲掉花改种其他作物。是联合社,让当地的鲜切花产业度过了疫情带来的“寒冬”。 “我们把全镇6个合作社联合起来,覆盖全镇80%的种植户,由联合社统一调配采收,收入不多,但每户都有。”官福荣是林畲镇向阳村党支部副书记,同时也是清流县百名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之一,他带领花农成立联合社,抱团合作闯市场。 2018年村级党组织换届后,清流县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双百计划”,通过培养百名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百名村级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装上强劲“双核”。 产业会变,引领力不能变 离林畲镇不远的龙津镇大路口村,120亩鲜切花基地里一片繁忙。 “刚开始只有我一个人种鲜切花,现在村里能种的田都种完了。”村党支部书记巫升根2016年学习了种花技术,一开始试种4亩。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家种花热情高涨,“花田”成了抢手货。作为村里产业带头人的巫升根,把自己原先的两个鲜切花大棚转让一个给村民,还带领村民到南平去发展鲜切花产业。 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引领是大路口村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上世纪80年代末,在老书记巫连根的带领下,山多地少的大路口村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柑橘专业村,还上了《焦点访谈》。当年,由于土地承包到户没多久,政策还在调整,大家有疑虑。面对困难,党支部发动党员率先上山种植柑橘,局面由此打开。 受大环境影响,本世纪初,柑橘产业下滑。失去支柱产业的大路口村一度陷入困境。 近年来,大路口村先后引进多家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了多元产业。如何实现村企和谐发展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在我的动员下,我叔公第一个签了征地协议。”巫升根说,去年,村里的一家企业因发展需要征地630亩,在村两委干部、党员的带动下,20来天就征完了。 “大路口村的发展,产业带动是关键,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清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孔鹏飞说,时代在变、产业在变,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不能变,带动作用只能凸显,不能减弱。 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 清流县县域不大,产业很多。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其形成了鲜切花、溪鱼、豆腐皮和旅游等多产业发展的特点。 全县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格局,如果缺乏产业带头人,很难做大做强。嵩口镇沧龙渔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志仁就是这样的带头人。 如今的沧龙村,已成为全省内陆最大的淡水养鱼基地,打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清流溪鱼”。 在陈志仁的带领下,沧龙村成立了沧龙渔业合作社,鼓励党员带头按章程入社,采取“六统一”经营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渔业,即统一放入大规模优质苗种、注射草鱼冻干疫苗、投喂高效配合饲料、调控水环境、注册清流溪鱼商标、配送销售,直接帮助周边300余户农户发家致富。 “近年来,我们采取‘三加三带’模式,参与决战脱贫攻坚。”陈志仁说,“支部+合作社”“党员+能人”“公司+农户”“大户带小户”“党员带贫困户”“示范村带周边村”的模式,有效带动了周边的围埔、范元、梓材等村连片发展,帮助3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村级班子是我们的基础,是社会细胞。‘双百计划’就是为壮大‘细胞’服务的。”清流县委书记池芝发说,“双百计划”着重在“选、育、管、用”上下功夫。 2018年以来,清流县对于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在创业培训、项目扶持、金融服务、结对帮扶、搭建平台五方面发力,推出了专门的“普惠金融·双百卡”,给予每人30万元的授信额度。对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则出台了《清流县乡村人才振兴“双百计划”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 嵩口镇嵩口村后备干部余志成说,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后备干部后,自己担任村里的文书,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不仅有专门的村级事务培训、跟班学习等,还有专门的领导结对帮扶,让自己稳步成长。 三年来,清流县共培养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85人、村级后备干部83人,其中官福荣入选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6人增补进入村“两委”班子,19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双百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明年的村级组织换届储备了人才,也为今后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罗联浔 吴火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