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化解保障房信任危机唯有信息公开
www.fjnet.cn?2011-01-05 09:07? 南方网?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蛋糕做大所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福音,因为分享成果的喜悦需要足够正义的程序来保证。随着各地的保障房建设不断“扩容”,如何更公正、更公开地分配成为关键问题。日前,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渐成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历经12个月的初审、复审和终审之后,终审结果于元旦假期悄然公示。然而,公示对象的家庭财产和可支配收入信息没有公开,引来市民质疑,更有人大代表直斥这是在“玩猫腻”。

平心而论,深圳市本次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历时近一年,态度不可谓不审慎,而且在每一轮审核中均有数目不等的申请者因不合格而出局,复审和终审甚至都有千余申请者被淘汰,但公众的知情权并未得到切实保障,从而加重了公众不公平的观感。

其实,在信息公开已成常识的情势下,信息的模糊甚至遮蔽总是很难逃过公众的眼睛。此次终审结果的公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原本应该公示的家庭财产和可支配收入信息不见了踪影。无论怎样解释恐都难以自圆其说,因为最直观的合理揣测便是:上次信息公示被爆居然有通过者要么“零资产”、要么住豪宅开豪车,导致有关部门下不了台,索性这次就让质疑者再也无所依凭。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实在算不上聪明的办法,因为信息的不公开只会招致更大范围的质疑和批评。

有媒体按图索骥查到,终审名单中依然有多个申请者住在价格不菲的“豪宅”中,有的则已经住上了保障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统计发现,公示名单中有17户住在福田区竹子林“竹盛花园”,目前这处高档楼盘二手房均价超过2.4万元/平方米。这或许可以解释财产信息之所以不能(或者不便)公开的原因。而能够从侧面佐证这些揣测的,还有被越来越多权力部门熟练掌握的“时间优势”———注定要引发争议的资讯,往往会在节假日这种最容易被忽略的时间段放出来。虽然公示的时间并非三天,但这类疑似危机公关的做法,毕竟冲淡了公众关注的热度,也客观上缩短了反馈时间。

有人大代表建议,信息公开的细则需要尽快制定,因为“必须公示”有明文规定,具体公示什么却语焉不详。但这涉及的自始至终就不是一个立法技术问题,而是施政的起码诚意———从来不存在尽善尽美的规定,事无巨细的条文永远无法关照到现实的所有角落。能够在前期公示出来的财产信息,居然就可以在后一阶段的公示中悄然隐去,该如何解释其中的逻辑?第三方监督的介入也是同样道理,谁能够保证被诚心引入的监督主体会否被几块蛋糕赎买殆尽?不公开就不公开了,媒体采访可以避而不见,来电质疑任其无法接通,谁能把他们怎么样?无怪乎有人大代表对保障房的审核不再抱有希望,进而开始取消保障房的提案尝试。

人大代表的批评直中要害,不公开就是怕监督。恐怕只有这样一种可能,不被公示的财产信息所掩盖的是不公平的保障房分配意图,是权力对公共利益的攫取。但在进行中的有限信息公开,则表明权力仍旧需要通过透明、公示甚至民意表决来获取公共认同。化解这场保障房的信任危机的唯一路 径 ,只剩下有关部门的诚意———无论这种诚意来源于自觉自省还是外力的倒逼。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