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地震下的公民意识无国界
www.fjnet.cn?2011-03-14 12:35? 丁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差不多一天之后,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级强震,地震引发海啸。地震接踵而至,让人感叹天灾无常的同时,更是一场对人心的考验。

网上有人对日本地震表现出幸灾乐祸的心态,也有人在看到日本灾后的情况后,嘲笑国内的建筑质量和预警工作不到位。应该说,这两种心态都不是面对灾难时该有的心态。灾难面前,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且可贵的。对面临灾难的任何他人,表现出该有的怜悯,并施以必要的援手,其实同样是在帮助并且尊重自己。对比中的反思,当然也有必要,但这首先应该是冷静且理智的,应该是基于建设性的考虑,而不是盲目的妄自菲薄。

每一次的自然灾害,即便是对身处异地、没有感同身受的人来说,也是有启示作用的。这样的启示,一方面在于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在于思考人与人自身的关系。

就前者来说,日本此次地震中的诸多细节,比如家庭应急包、儿童防护帽和井然有序的逃生场景,就是在屡次经历自然灾害后,演练出的一套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日本是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天灾既无法避免,很多时候也是无法预测的,所以,日本国民已经将自然灾害视为了日本“命运”的一部分。但这样的接受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主动的介入,将天灾给人类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一些手段予以最大程度的消减,也就是常备不懈的防灾意识和各种非常到位的防灾救灾措施。

以此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能明白,天灾的存在,实际也是在提醒人类对大自然的力量予以必要的敬畏,但在通过环保表达这种敬畏的同时,我们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又并非毫无作为。不断追求防震技术的研究应用、以种种方式持久强化民众防灾意识,甚至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都能在最大程度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至于在自然灾害中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则包括灾害发生后的社会管理以及人性、人道等方面的内容。灾后,日本国民自发的有条不紊的应对和临危不乱的社会秩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些超市和自动贩售机免费提供食品和饮水,以及通讯商提供的免费通讯服务等。个人和企业的这些行为,不仅源于灾难多发后不断强化的训练和教育,其实也来自于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精神在面对自然灾害多发的现实时,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外部条件已然比较糟糕,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互助,就更成了恶劣自然条件下生存的最大和最后屏障。

大灾无国界,大灾带来的悲恸和启示同样也无国界。日本文化中那些因自然灾害多发,而形成的坚毅、责任、同心同德,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等品质,尤其值得我们深思。这其实是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在应对突然灾害时应有的表现。我们也正在逐渐步入公民社会,而以人性、人道的角度看问题,和以理性、建设性的角度看待自身的不足,其实是公民意识的基础。所以,在对中日经历地震的人们表达同样同情的同时,也无须吝啬我们对日本国民在震后表现的钦佩。但这只是钦佩,无关自我鄙薄。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