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眼保健操无用论”的微博被网民疯狂转发,“眼保健操”遭到了莫名的“围攻”。

微博的内容大致是,“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全世界仅中国做眼保健操,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一些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时,毫不犹豫地使用了“残害”两字。

把“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的悲惨现实归咎于眼保健操,实在有些武断。近视率上升,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沉迷于电子产品也是重要原因,说眼保健操“残害”青少年,太不负责任了吧?即便不是眼科专家,仅从常识判断,眼保健操“残害”青少年这样的说辞,确实有些危言耸听。预防近视不好说,但缓解眼睛疲劳的功效一定是有的,至于“红眼病”“眼部感染”之类的负效应,那是做眼保健操时的“技术性”问题,不能归咎于眼保健操的“原罪”。

明知如此,可看到“眼保健操无用论”这条微博时,许多人还是忍不住想要转发。转发的目的不是为了扩撒“谬误”,只是这条微博中暗藏了自己的心迹,“迎合”了自己心底曾有过的某种抗拒——对强制的不满。

从小学时代开始,眼保健操就成为必修课。课间时分,配乐响起,学生们必须把手“捂”在脸上做眼保健操。动作规范老师自然是指导过的,可学生们在做操时,动作是否到位,穴位按摩得是否准确,就没人管了。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在做,而且必须要做。我记得上小学那会儿,如果偷懒不做眼保健操,所在的班级就会被扣分,影响到年终评比。做不做已经不是个人选择,而是一项集体动作。

眼保健操为什么会成为一项“集体动作”?据《扬子晚报》报道,眼保健操是1963年由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教研室刘世铭主任自创的,后来在全国被强制推行,这一推行就是49年,以至于做眼保健操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倡导做眼保健操并没有错,很多网友质疑眼保健操,其实质疑的未必是眼保健操本身,而是眼保健操背后的强制力。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被强制着从事某种集体活动。对“眼保操”的逆反心理一直被压抑着,终于找到了宣泄的机会——当“眼保健操无用论”出现时,无论这种声音是否客观,许多人还是会下意识地附和一下。

为什么要“强制”推行眼保健操?原因无非是为了青少年视力健康考虑。可是,在“一切为了你好”的“善意”前提下,强制是否就合理了呢?在不影响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如果剥夺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一切为你好”的“善”很有可能不被人待见,甚至会成为一种“恶”。

面对网民们对眼保健操是否有用的质疑,教育部已经表示“已在组织相关眼科专家对此作出解释,会尽快向网友公布。”为网民释疑解惑自然是终结“眼保健操争论”的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反思一下眼保健操的推行,是否该动用强制的力量。在一个习惯了“被强制被统一”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即使眼睛视力得到了健康的保证,他的身心是否就健康了呢?

' />
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最近有网友发微博称全世界仅中国做眼保健操,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对此,眼科医生表示,做眼保健操“改善”视力的说法有些绝对,但不能否认眼保健操的护眼作用。不过做眼保健操时手不够清洁,确实可能导致红眼病等疾病传染。(7月17日《扬子晚报》)

看了一条微博引发的对眼保健操的围观、围攻后,笔者想起一个关于眼保健的冷笑话,绝对原创,绝对真实,绝对亲身经历。

记得我们当年开始做眼保健操是在初一,老师在讲台上教了几遍后,很快就开始在全校推广。眼保健操做了半年后,班里新来了一名英语老师,看过同学们做眼保健操后,这名刚从校园走出的女老师差点笑岔了气:原来,每次做眼保健操,我们的双腿都是笔直挺立站着的;我们的眼睛都是目视前方睁着的。连最基本的动作都没有搞明白,按摩穴位的手法有多准可想而知,至于用脏手按摩眼睛会导致眼部疾病传染这类“高深”的问题,就更没有人告知了。

如此“保健”,效果可想而知。所以看了网友对眼保健操的围攻,甚至冠以“残害”二字,窃以为有点不问青红皂白,乱棒加身了。不可否认,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正连年升高,有资料说是世界第二,还有统计说是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把责任全推给眼保健操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众所周知,造成青少年近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良生活习惯是关键。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天长日久的近距离辐射对眼睛的危害可想而知。加上中国学生课业负担格外重,平时上学几乎天天晚睡早起不说,放假了还要在各类辅导班强化补习,眼睛不离书本,成绩提高了,近视率当然也随之上升。

而眼保健操是通过对眼睛周围穴位的按摩,缓解眼部疲劳,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这其中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手法正确,认准穴位,如果教的人马马虎虎,做的人隔靴搔痒,那就真的成了一种形式了。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了解的现状来看,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自己,对眼保健操的认识和重视皆有待于提高。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一般人围着眼保健操大加讨伐是不是有点太意气用事了?

当然,有质疑未必是坏事,各位眼科专家,中西医名师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对眼保健操来一次全面“会诊”,看其功效到底有多大,或是真如网友所称的毫无用处。最后集思广益,对现有眼保健操进行改进也好,重新设计一套更科学、更严谨、更有效的保护眼睛新方法也好,这些才是当务之急。

' />
近日,网友一条眼保健操“无用论”微博使得眼保健操话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该微博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专家则表示,网友的说法是用常识代替了科学,过于绝对。(7月17日《扬子晚报》)

眼保健操伴随着一代代学生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光,而近年来,关于眼保健操能否有效预防近视却一再引发质疑。2007年,“打假斗士”方舟子撰文称,做眼保健操非但不能预防近视,还会由于经常用不洁的手接触、揉按眼睛,增加了眼睛感染乃至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与此同时,一组数据一再被人们引用,“世界上只有中国在推行眼保健操,而中国学生的近视率却排在世界第二,相比之下,不做眼保健操的美国,近视率却只有25%。”,如此反差更加深了公众对于眼保健操的疑虑。

每当眼保健操遭遇信任危机时,都会有医学界专家站出来,或支持或反对,论战不亦乐乎,但卫生、教育部门作为眼保健操的制定者和推广者,却迟迟没有站出来公开回应质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眼保健操的公信度和影响力大打折扣。武汉市曾对1000名五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90%的学生不会做眼保健操,学校按时、准确做眼保健操的比率不足60%。眼保健操流于可有可无的形式,一方面跟学校“填鸭式”的推广方式,略显单调枯燥的内容有关,同时,更在于广大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校在推广时只是传授动作要领,而对相应的医学原理语焉不详,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形成对做眼保健操的兴趣,甚至心存疑虑。

诚然,历经几十年的代代相沿,眼保健操已经成为了中国校园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变成了一种集体仪式和生活习惯。然而,存在并不意味着合理。在青少年近视日趋高发的背景下,及时回应眼保健操质疑,不仅事关有关部门的公信力,更关系到千千万万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中医按摩文化的传承弘扬。

要想回应质疑,必须厘清三个问题。首先,眼保健操的原理何在。眼保健操缓解视疲劳的关键,究竟是通过按摩放松眼部肌肉、通经活络、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还是在于做眼保健操的5分钟内闭目养神,让眼睛得到休息。其次,负面效应跟眼保健操有无关联。针对眼保健操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会增加眼睛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这些问题是否跟眼保健操有直接关联,还是由于手部不洁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其三,眼保健操的作用多大。一直以来,人们只知道做操可以保护视力,但其效果究竟如何,做与不做的差距怎样,这些颇受关心的问题不能没有权威说法。

与眼保健操同时代推广的广播体操,早已更新到了第九套,眼保健操却始终如一,甚至都没有调查或者研究证明其有效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也许,要回应质疑澄清利弊,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比如至少上千人的调查以及若干年的观察期等等,但这是有关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责,也是重塑眼保健操的信任感,推动公众“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现实需要。

' />
近日,网友一条眼保健操“无用论”微博使得眼保健操话题成为关注焦点,该微博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至世界第二,达3.6亿人,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有专家表示,网友的说法是用常识代替了科学,过于绝对。(7月17日《扬子晚报》)

眼保健操缘何引来质疑?

如果说,存在这样一首“童谣”,常回荡你我的耳畔,深植于记忆的一隅,那么眼保健操“伴奏乐”,无疑是天经地义的候选。时下,一群早已不做眼保健操的成人,忽然再次关心起它,其中原因无关怀旧,却充斥着最现实的疑惑、质疑与抨击。但为何,已经存在49年、且无形中成为了一个习惯或“规则”的眼保健操,如今却引来质疑声浪?

谁都知道,围绕“眼保健操”的争议,本质并不以“宣泄不满”为目的,而是为检讨一项校园政策的合理性。原本,长期追踪、控制变量、样本比对等统计学手段,无疑是判定“眼保健操”功效的最佳方式。只可惜此项一直缺位。且,眼保健操的理论基础,即“按摩学、穴位学”本身还不被现代医学完全支持。

其实,这也和日益澎湃的网络公共讨论的兴起有关。尤其是,当公众发现,熟悉的眼保健操原来只是个人自创,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和权威部门的论证,就被单方面推行。尽管发帖者在列举眼保健操“无用论”的理由上并不具有充分的逻辑性,仍然激发了汹涌的讨论。

如以往发酵于网络的“议题”一样,网友此番针对“眼保健操”的呛声,其实也不免有情绪化、非理性的色彩。网络的力量,强势地塑造了当下社会的舆论生态,加之伴随着专家等权威声源的公信降低,或实或虚的“意见”得以趁虚而入。这正是当下眼保健操所遭遇的口水困境的成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关部门和专家如果能对眼保健操的功能和原理向公众“科普”一下,是平息质疑的最有效的途径。 □然? 玉(学生)

视力不好,因为“眼保健操”?

现在青少年的近视率非常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没有眼保健操,青少年的视力就会变好吗?显然不是。既然如此,说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显然是不客观的。

至于用脏手按摩眼睛可能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这属于卫生习惯问题,与眼保健操是否有效无关。没有人规定眼保健操必须用脏手做,在做眼保健操之前,完全可以通过洗手来避免这一弊端。

影响眼睛近视的因素,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褚仁远教授率领的研究组发现,遗传在近视眼的形成中大约起了60%的作用,还有40%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现在影响青少年视力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使得孩子们学习时间变长、学习压力变大,以及电视和电脑的大量普及造成的用眼过度。

在每天十几小时的学习、娱乐,持续不断高强度用眼的情况下,就算眼保健操管用,课间做五分钟也无异于杯水车薪。把近视率增加归咎于眼保健操,显然过于主观和片面。科学要用数据说话,眼保健操是否有效,应该通过大规模的对比实验来验证,不能根据主观经验妄下结论。

孩子们的鼻梁上纷纷架上一副小眼镜,这样的现状让人担忧,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问题的焦点,显然不应该是在眼保健操上面。降低青少年的近视率,最主要的还是给孩子创造合理用眼的外部环境,不要让他们长时间把眼睛盯在课本和屏幕上。 □刘昌海(职员)

' />
在不少人的学生时代,眼保健操“第一节,揉天应穴”的节奏挥之难去。可近日,网友发布的一条眼保健操“无用论”的微博,让它再度成为焦点:“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对此,有专家表示,网友的说法是用常识代替了科学,过于绝对。

如果说有这样一首“童谣”,常回荡你我耳畔,深植于记忆的一角,那么眼保健操“伴奏乐”,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候选。而今,已不用做眼保健操的成人,忽然再次关心起这熟悉又陌生的旋律。其中原因无关怀旧,却充斥着最现实的疑惑……诸如“无用论”、“伤身论”一类的莫名指摘,恰如瞬间爆发的“病毒”,急急为一代人逝去的童年追责,顺带替下代人的身心而焦虑。

针对眼保健操突然喷涌的怨愤是否有理,你我不得而知。事实上,指控者与辩白者的言说,俨然处在两条轨迹上。前者或是最彻底的“结果论”拥趸:49年来,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一路攀高。与此等咄咄逼人的架势相对,辩白者更信奉“讲道理”的辩论术——照科学理论说,“眼保健操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二者各说各话,一时难辨是非。

公共讨论不成规章,往往易沦为“骂战”。但谁都知道,围绕“眼保健操”的争议,本质并不以“宣泄不满”为目的,而是为检视一项校园政策的正义性。原本,长期追踪、控制变量、样本比对等统计学手段,无疑是判定“眼保健操”功效的最佳方式。遗憾的是,人们对专业考证的信心似乎不够。在“按摩学、穴位学”不被现代医学完全支持的情境下,借“纸面推理”证明其效,显然难令人信服。

如今,围观各方意见,唯一确定的信息似乎是——“且不说有害抑或有益,眼保健操至少存疑”。那么,强制且广泛地推广这套眼保健操,离“为下一代负责”的教育宏愿甚远:一方面,剥夺了学生们权衡利弊、自主选择的权利;另一方面,彰显了某种“必须接受、不容商讨”的自负心态。

“眼保健操”非议又起,恪守科学、逻辑的效果论证,不应又一次呼之不出。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在其彻底完成前,变“强制”为“自愿”,或许是必须的调整。想当年,职能部门以其特殊时代的强势地位,借“未成年人理智不全,无法评判”为由,单方面推行这套待商榷的“护眼操”……而今,就算是为历史偿债,迟到的纠偏也不容回避。显而易见,以诡辩维护既成事实,只会激起更多争持。

' />
16日,一条质疑眼保健操无用的微博引爆网络,有专家表示,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7月17日《现代快报》)

早在2007年,就出现过质疑声:世界上只有中国在推行眼保健操,而中国学生的近视率却排世界第二;而且,经常用不洁的手接触、揉按眼睛,会增加眼睛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从5年前的质疑,到如今的被围击,眼保健操已成为众矢之的,在此关头,权威部门不应继续失语。

首先,应该用翔实的数据告诉公众,眼保健操有没有用,有多大作用?若有害的话,又具体体现在哪里?有专业人士认为,只有进行循证医学调查,才能证明其是否有效果。

其次,国人的高近视率与眼保健操到底有何关系?在我国,“小眼镜”越来越常见,近视眼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眼保健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是缓和眼睛近视的效果?把近视眼归咎为眼保健操合不合理?

某地统计显示,重点学校学生的近视率远超非重点学校。对此,有老师称,课业负担不减,近视率就不可能下降。的确,如果不改变应试教育,不调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焦虑,恐怕再见效的眼保健操也无法杜绝孩子近视。

现行的眼保健操是存续、调整还是废除,权威部门应该有个说法。如何减少近视眼,固然需要每个公民爱护自己的眼睛,也考验着职能部门的应对能力,甚至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关注。

(王石川)

' />
“眼保健操不仅没用,反而会导致红眼病?”昨天,一条质疑眼保健操无用的微博引爆网络,很多网友惊讶之余感慨说:“真是坑爹啊,白花那么多工夫了。”也有网友认为,眼保健操肯定有它的作用。眼保健操到底有没有效果呢?现代快报7月17日讯

印象中,眼保健操从小学一直陪伴笔者到现在,以前读书眼睛疲劳,就会赶忙做一会眼保健操,眼睛就会感到很舒服,做完再看东西也觉得比较清楚。现在工作繁忙每天对着电脑,也会坚持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做眼保健操,感觉对舒缓眼睛疲劳很有效,但最近一条质疑眼保健操无用的微博引爆网络,掀起了人们对眼保健操的争论,“无用派”认为眼保健操不仅不能防止近视,还会容易导致红眼病,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言论不仅是不科学的,更是对眼保健操的诋毁和谬论,现在孩子们近视眼激增的原因众多,不能把责任一股脑的推到眼保健操上。

眼保健操从字面意思看是眼睛保健,但没有说是“近视眼预防操”,并不是专门对付近视用的,在相关资料中显示,眼保健操对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有一定效果,但并没有专门单独的说眼保健操就是防近视眼的,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从而达到保护视力的效果,是眼保健操的初衷。

而在这条微博中,说眼保健操会导致红眼病,这样的不科学说法只能让笔者认为是微博观点的无知,是眼保健操本身就含有导致红眼病的病毒还是因为做眼保健操的手带有细菌呢?就算不做眼保健操,不吸收接触眼睛也很容易造成各种眼睛疾病不是么?这样的黑锅不能让眼保健操来背。

微博中说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这样的过激言论有科学依据么?专家虽然也存有不同意见,但没有一方说眼保健操是在残害青少年,笔者相反问一句,假如没有眼保健操现在的近视比例会不会更高呢?

对现有版本的眼保健操提出质疑和改进的方法我们欢迎,但一口就完全否定眼保健操的作用就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了,相信微博作者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做过眼保健操,这对你的眼睛有过残害么?如果真得了红眼病,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勤洗手的好习惯。

不断革新眼保健操的方式方法是有必要的,但这样的推进是需要时间的,这样的过度质疑应该同时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虽然眼保健操不是近视眼激增的根本原因,但找到有效防止近视眼加剧的方法迫在眉睫,只有找到好的近视眼预防方法在加上对眼保健操的革新,相信对青少年视力保护将是莫大的福音。

' />